媽祖遶境 攝影展 MLB 茶茶 清境 

珍珠的真假鑒別和選購
珍珠的真假鑒別和選購
如今的珍珠市場,真是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,工藝珠做得天衣無縫,簡直讓人看不出一點破綻。在北海、海南等旅遊景點,一些小販經常圍住遊客窮追不捨,許多貌似清水珠的飾品出現在工藝品市場上。若是以塑膠薄膜覆層的工藝珠,很好鑒別,兩顆珠一對磨直打滑,且顆顆精圓走盤,就像是一個模子裏做出來的,一刮便掉一層皮。而一些以貝殼為核,塗上塗料的工藝珠,鑒別起來就較為困難,有的珠形甚至用車床車成帶有各種淡水珠肌理紋的外形,一擦直掉粉,就象真的一樣,就是有點“真”過了頭。那麼,對天然或養殖珍珠的鑒別,應該抓住哪些要害問題呢?一、看光澤 不同成因的珍珠從表面或內部珍珠層反射的暈彩不盡相同。俗話說的“珠光寶氣”,需要結合實物細心品味,珠光主要是從珍珠的內部細密結構層反射出來,並經過光的衍射產生的特有光澤,對這種光澤可避開直射光線在暗光下觀察,這類似於在暗視域寶石顯微鏡下觀察寶石內部的生長線和內含物,反映了珠層厚薄的珠光強弱在弱光照明下顯得特別清晰。塑膠薄弱反射出的光“賊亮”,而用塗料塗層的工藝珠光澤有一定的欺騙性,要仔細辯認。 二、觀察珍珠表層特徵 珍珠表面瑕疵多少直接影響到珍珠的美觀程度,但沒有瑕疵的珍珠很少,每一顆珍珠不同的瑕疵,正好是它不同於其他珍珠的胎記,給真偽的鑒別提供了依據,珍珠表面瑕疵表現為瑕點或環帶,當珍珠層之間有異物侵入時,表面便會鼓出一個瑕點。有時需借助10倍放大鏡仔細觀察,多少總會找到一些環帶現象。三、用手摸 偽珠有膩感,真珠爽手,掛在頸項上有涼快感。四、用牙試或兩顆珠子對磨 如前所述,塑膠珠一對磨就打滑,而將珍珠沿著牙的尖峰磨擦會有砂感,若是好珠,這種砂感特別均勻,感覺簡直好極了,這是因為構成珍珠層的結晶體,排列是有序的,就象房頂板那樣凹凸不平,排列整齊,行話叫做疊瓦狀排列,故磨擦時會使人感覺好象有砂似的。五、用火試 灼燒時,偽珠出現火光,灼燒面出現黑煙色,表面珠層脫落,真珠灼燒面未見黑煙色,表層完好不脫落。至於珍珠的選擇,首先應該明確,淡水珠和海水珠是屬於二個不同檔次的商品,就象岫玉與翡翠,不可相提並論。同一類型的珠子,選擇時要綜合考慮它的顏色、光澤、珠母層厚度,選擇時要綜合考慮它的顏色、光澤、珠母層厚度,形狀瑕疵(斑點)等因素,作出自己的最終選擇。 顏色 有幾種成分構成了珍珠的色素。本身的色素(如白色、奶色、粉紅色、 黑色等等)。一般海水珠的原色均為本白色 帶黃味),若是珠子本身品質很好,廠家儘量保留它的本色,但各民族對顏色的喜好有差異,若是出口歐美的珠子,肯定都是經過漂白的。黑珍珠中以黑中透紫的最佳。Overtone(通常是玫瑰紅或綠色)好比女士們臉上的胭脂,是固定在本身膚色之上的。不是所有珍珠都會呈現Overtone。第三種是最稀有的色素,就是那種晶瑩光潔的色澤(Orient)──即呈現在珍珠表面的那種彩虹色。不是所有珍珠都會呈現出這種晶瑩光澤的,事實上,渾圓的養珠很少有這種光澤。它多數呈現在不規則的形狀之上。 光澤 光澤是消費者要考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,由珍珠本身的品質,透明度和珠母層的厚度決定。有時在珍珠腰部有一圈顯得蒼白無光,這與局部結晶體的結構變化有關,應儘量避開這種珠。毫無疑問,光澤越強,品質越佳。珠母層厚度越厚越好。可從珍珠穿孔處仔細觀察珠層厚度,順便觀察珠核是否在穿孔時遭到破損。珠層厚度還可從珠光的強弱間接判斷,太薄的珠不耐用,理想的珠應在半mm以上。養珠的地點(水溫、養料等)以及養殖時間長短是厚度的最主要決定因素。形狀對串珠而言,應力求顆顆圓潤光滑、均稱、規則。但若你能以較少的代價買到體積較大的珍珠,將使你收藏珍珠的寶庫裏更添姿彩。瑕疵,除了向外突出的瑕點外,瑕疵還可以是裂痕、裂縫、凹狀和深色或暗淡的斑點以及環帶,應儘量避免。但在放大觀察時,總能找到一些毛病。若能從以上幾個方面細心挑選,一定能找到你所中意的珍珠飾品。

 

1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李秋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